什么是MVP?
“MVP”是 “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首字母缩写,即“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概念最早由Frank Robinson提出,“The MVP is the right-sized product for your company and your customer. It is big enough to cause adoption, satisfaction and sales, but not so big as to be bloated and risky. Technically, it is the product with maximum ROI divided by risk. The MVP is determined by revenue-weighting major features across your most relevant customers, not aggregating all requests for all features from all customers.”。MVP是为了应对公司产品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却无从改善业务收入的现状– 更多的功能加入到产品中,导致了产品开发周期的延长,对产品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之后, Eric Ries在其所著的《精益创业》一书中,对MVP进行了系统化讲解:MVP指的是企业用最小的成本开发出,可用且能表达出核心理念的产品版本,使其功能极简,但能够帮助企业快速验证对产品的构思,以便于企业在获取用户反馈后,持续迭代、优化产品,不断适应市场环境。MVP理念受到了很多硅谷创业者的认可,对很多硅谷企业进行产品创新都提供了有益指导。随着《精益创业》的风行,MVP也逐步走向了世界,包括了软件敏捷圈。
在敏捷的世界里,MVP概念常常伴随着图一所示的图片。尽管,这个观念经常被诟病,“如果客户要的是一辆车,但你交付的却是一部滑板车,那让客户情何以堪?”。但是,单单从概念上理解,MVP反映了对解决客户需求的功能逐步演进的过程。
图一 敏捷圈里一张有争议的MVP解释图
MVP的作用就是让你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将产品设想拿出来,接触用户,并根据用户的反馈来改进你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并不一定是一个App、网页或者其他,可以是一段视频、一份PPT等。我们知道,在产品只是个原型的时候,基本上很难来说服用户和VC,因为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对体验大打折扣。
MVP的案例,大家可以参考 Dropbox 的 MVP ,看看 Dropbox 的创始人 Drew 是怎么做的:他做了一个视频放在了 YouTube 上,这段视频介绍了 Dropbox 的各项功能,Beta 版的等待用户(Email list)一夜之间从5000暴增到75000,可当时 Dropbox 甚至连实际的产品都还没有。
MVP与产品开发的原型是不同的概念。产品原型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用来验证产品技术是否可行,是不可以交付给客户的。而MVP是第一版的产品,虽然功能不多,但可以交付给客户。如图二所示的图片,展示了MVP与产品原型的不同。
图二 MVP不等于原型产品
面对VUCA的商业环境,对未来的预测变得越来越难。而MVP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快速的反馈学习机制 (如图三),获取第一手的数据或客户反馈,明确产品的改进方向,从而及时对产品开发方向进行调整。或坚持,或转向。通过MVP的小而美的快速迭代,降低了业务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精准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MVP获得的不是利润、不是用户,获得的是“学习到的知识”。
图三 MVP的反馈学习机制
如何构建MVP呢?
第一步:明确你要为谁解决什么问题。团队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确定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到底解决用户的哪些痛点?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是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问题?需要与用户保持互动,充分了解用户的痛点问题,为识别MVP奠定基础。
第二步:定义产品的必要功能及优先级。识别哪些功能是你计划实施的必要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产品愿景非常重要 – 识别那些服务于产品愿景,对解决客户痛点有价值的功能。如果功能无法在预设的开发周期内完成,需要进行优先级排序,进一步缩减这些功能。常用的方法如KANO模型(图五),选择“Must Have”的功能及部分魅力功能。当然,其他的功能优先级排序方法,如WSJF(weighted shortest job first)等,可以择机使用。
图四 KANO模型
第三步:选择不同的MVP方式。团队集思广益,列出产品中帮助用户实现目标需要具备的功能。之后,团队需要思考采用何种MVP的方式。常见的MVP方式包括,图形化你的产品功能,如视频,动画等展示;产品仿真;可以满足客户80%的需求的,单一核心功能的产品;Minimum Loveable Product – 关注客户delighter功能,等等。
第四步:设定MVP成功的度量指标。实施MVP前,需要关注MVP实施的度量。度量指标包括了类似月活量,PV/UV值,客户演示反馈,NPS(Net Promoter Score),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等等。
第五步:实施MVP。投放MVP的目标客户,根据预先定义的度量指标,收集客户的反馈,实施快速的学习反馈路径。
如何确保MVP能够成功实施呢?
首先,需要选择正确的MVP产品。明确什么是精益MVP,为什么要选择MVP作为自己的初步产品开发。MVP是那种具有有限产品功能的,面向小部分用户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与迭代开发中先开发最小产品集有一定的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二者的目的。MVP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获得客户反馈,“获得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知识沉淀”。因为MVP只是提供最小可用功能集来获取客户反馈,对于强法令法规规范的行业,如生物医药行业,汽车行业,MVP的概念是有局限的。因此,在这些行业的使用,更多的是借鉴概念,用于内部客户的意见征询。
其次,与你的产品用户或者客户探讨。客户的反馈或者用户的反馈会帮助你更好地定义、开发你的MVP。如果你自己也是产品的使用者,这对MVP的定义将更有帮助。
第三,坚持最小的成本和有限的功能。MVP的本质是快速获得知识经验的沉淀,所以,坚持开发最核心的功能,不断试错,通过数据来证明你的假设的正确性。因为对未来世界的未知,需要仔细控制MVP的成本。在有限的资金下,获得最大化的收益。比如,Airbnb的第一个MVP,是投放了一个最基本的网站,没有地图视角,没有在线支付功能,成本极其低廉。但是,通过网站的PV/UV数据,他们快速获知客户的兴趣点,坚定了产品方向,并进一步开发了更多的功能。
最后,持续优化和改进。迭代是MVP的核心。但是,在MVP的投放期间,我们需要正确的度量数据,指导我们的决策。或坚持,或转向,需要坚实的数据支持。不能在未获得数据反馈的情况下,不断带进新的功能。也不能在数据已经证明方向错误时,为了自己心中小小的执着,而坚持不改进。
写在最后,
本质上讲,MVP是敏捷试错的过程,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通过不断地试错,调整(如图五), 探索可能的正确方向,从而避免大的调整与方向上的根本性错误。
图五 MVP是敏捷试错、不断探索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聆英咨询原创文章,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lean-in.space//industry/detail/id/130.html